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8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151篇
财政金融   915篇
工业经济   352篇
计划管理   1478篇
经济学   1578篇
综合类   954篇
运输经济   76篇
旅游经济   56篇
贸易经济   747篇
农业经济   690篇
经济概况   89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637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672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PM) is now common in Western universities. This is also the case in Finland, where a new funding scheme was implemented to ensure that quality was included in universities’ PM. However,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quality indicators in use are, in practice, quantitative. The paper is based on a large survey and has implications for university PM systems in Finland and internationally.  相似文献   
102.
The increasing number and influence of charities in the economy, evidence of mismanagement and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for policymaking are all reasons for establishing charity regulators. Public interest and public choice theories explain charity regulation which aims to increase public trust and confidence in charities (and thus increase voluntarism and philanthropy) and to limit tax benefits to specific organisations and donors. Nevertheless, regulation is resource intensive, and growing pressure on government budgets requires efficiencies to be found. This study proposes regulation differentiated according to charities' main resource providers, to reduce costs and focus regulatory effort, and provides a feasible segmentation.  相似文献   
103.
Turkish banking sector went through a significant restructuring proces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country's financial crisis of 2000–2001.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banking performance using a novel approach due to Ray [(2007). “Shadow Profit Maximization and a Measure of Overall Inefficiency.”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7, 231–236]. We derive ‘shadow unrealized profit scores’ as well as ‘shadow input–output prices’ for each year and bank in the sector from 2002 to 2011. We argue these scores operationalize the Hicksian concept of ‘monopolistic quiet life’. We provide some evidence the sector came closer to the ‘zero profit condition’ as well as displaying a closer approximation to the ‘law of one price’ over time. We show the variability of these ‘shadow prices’ essentially coincides with that of corresponding actual prices. We utilize shadow price information to show that business models and competitive choices of banks differ across ownership types with foreign banks competing on the broadest front compared to state-owned and privately owned Turkish banks.  相似文献   
104.
截至2021年11月,我国单独境外上市企业占到境外上市企业总数的88.32%,但单独境外上市的研究明显与该数据不匹配,研究数量缺乏。为扩充该方面研究,本文以2012~2020年单独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境外上市与投资效率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单独境外上市与境内上市企业相比投资效率更低,区分企业上市地点后发现,规模大、信息透明度低、存在代理成本的赴港上市企业比境内上市企业投资效率低,规模小、代理成本高、信息透明度低的赴美上市企业比境内上市企业投资效率低。通过机制分析发现,信息透明度、境外上市和非效率投资三者存在"遮掩效应",境外上市企业未能受到有效的信息约束。  相似文献   
105.
厘清并量化电力市场与碳市场间的关联关系,是深化电力市场改革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6—2018年中国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评估了电力市场效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电、碳市场关联条件下碳价对电价的传导率,并对不同场景下全国碳市场的碳价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发现:(1)与非试点地区相比,碳市场试点地区中电力市场的无谓损失率更低,并且市场效率的提高具有更高的碳减排作用。(2)电、碳市场关联条件下,碳价对电力市场中居民电价的传导率高于对工业电价的传导率,但均远低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传导率水平。(3)传导率的提升能够缓解"降电价"与"碳减排"之间的矛盾。当前传导率下电力市场效率目标与碳减排目标的协同实现需要碳价的大幅提升,而在完全传导的理想情况下最优碳价约为40元/吨。(4)长期而言,当前传导率下碳排放总量下降场景、经济增速放缓场景对应的最优碳价分别为255.05元/吨、173.63元/吨,而人口老龄化场景并未对最优碳价的设置形成约束。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电力市场与碳市场之间的关联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全国碳市场价格机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6.
"双碳"目标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其对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影响依然有待检验。结合1997—2017年中国省级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度地区绿色经济效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试点政策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损益偏离视角展开机制检验。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经济效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PSM-DID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基本结论依然可靠。缓解"收益在外,污染在内"的损益偏离现象,是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制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的有效途径。随后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进而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7.
利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集聚质量和深度的视角探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呈显著的"U"型关系;但相对于集聚深度而言,集聚质量的提高能够显著推动全要素能源效率较早越过拐点从而进入上升阶段。机制检验表明,当集聚质量和集聚深度均较低时,产业集聚会通过规模效应显著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而当集聚质量和深度均较高时,产业集聚则通过技术效应显著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此外,对于不同地区而言,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能够率先摆脱产业协同集聚的抑制作用而进入上升阶段,中西部地区则需要在更高的集聚水平上实现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攀升。  相似文献   
108.
张万里  宣旸 《经济管理》2022,44(1):27-46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使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目前,中国制造业存在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在智能化发展迅猛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探究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实现智能能源、智慧能源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4-2016年中国省级平衡面板数据,使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智能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研究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调节作用。得到的结论如下:(1)智能化促进能源效率,即增加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随着技术创新水平提高,智能化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加强;(3)环境规制加速智能化对能源效率的正向作用;(4)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智能化更加促进能源效率;(5)不同地区智能化对能源效率的作用不同,西部地区智能化的作用最弱,但调节作用最大。政府和企业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完善环境规制和合理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来应用智能化技术,提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09.
冯晓晴  文雯 《经济管理》2022,44(1):65-84
具有国资背景的机构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考察持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持股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并且该影响在代理冲突更严重和所处信息环境更不透明的公司中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是持股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治理效果越好;细分国有机构投资者类型后发现,致力于长期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和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证金公司和汇金公司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显著,但没有发现“救市”基金和外管局旗下的投资平台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从企业投资效率视角为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微观企业日常经营中发挥的治理作用提供了新颖的经验证据,对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权法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定量测度2005—2018年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效率;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二者的时空格局及相对发展状态;通过构建Tobit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耦合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生态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38~0.72之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经历了“拮抗—磨合—协调”三个阶段,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研究阶段前期,发展水平多为新型城镇化超前,后期发展比例趋向均衡。(3)从驱动因素来看,资源聚集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环境、社会促进能力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工业化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则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地区间的驱动因素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